無論白蘆筍還是綠蘆筍,要獲得當年蘆筍高產、高效益,抓好春季管理的三個步驟非常重要。
一、徹底清園 在2月下旬—3月上旬之間,要把去年干枯的地上莖徹底地清除掉,包括靠近地面的莖秸,都要用手拔掉清凈;地表的殘枝落葉,用扒子摟凈,連同枯枝一并運到遠離筍田的地方燒掉。因為殘存在上面的分生孢子和菌絲,如果繼續存留在田間,會在以后的生長期間大量地繁殖,從而加重莖枯病的發生。據我們統計調查,徹底清園后的大田病株率僅6.7%,而未經過清園的達68.5%。清園后的筍田,還要進行一次地面殺毒,很多筍農往往忽視了這一點。在地面噴施45%施納寧1500倍或50%雙吉勝400倍液進行消毒,可將地面病菌殺掉。
二、合理追肥 不同生長階段,蘆筍對肥料的吸收利用是不同的,春季蘆筍對肥料的需求量,是全年總量的30%,因此盲目地在春季加大肥料施入,增產效果并不明顯。白蘆筍和綠蘆筍一樣,掌握在畝施標準復合肥50公斤、有機復合肥100公斤,在距離筍株30厘米處開溝施入,溝深15厘米左右,不能過近或者過深以免傷到根系。如果是去年冬季雨雪偏少的地塊,土壤比較干燥,追肥后澆春發水一次,既可以盡快發揮肥效,也可以減少空心筍的發生。
三、科學培壟 綠蘆筍是不需要培壟的,但結合松土保墑,適當給筍株覆土15厘米左右,這樣既可以提高地溫,也能促使早發早采,產量提高,同時也減少草害的發生。白蘆筍的培壟在3月的上、中旬進行,此時10厘米深處的地溫在10℃左右,培壟的土壤要干濕,適宜。如果土壤過干,應當提前幾天澆水,開溝施入肥料后,取土做壟,土塊拍碎打細,避免以后筍芽產生彎曲。要求壟底寬60—80厘米,高25—30厘米,上寬30—40厘米。培壟時,有充足勞力條件的,可以分2—3次培成,這樣通過日曬可以提高壟溫,以利早發高產。目前主要筍區多采用一次成型的培壟機,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工,但仍需要人工修壟。修壟不要立即進行,在3—5天后進行,效果也是很好的。
以上資料來源于北京中農天騰國際蔬菜種子網(www.znttzy.com )如若轉載,請保留原文鏈接地址!